默默流趟的爱 广播介绍
山区女孩儿谷小凤11岁时爸爸因病早逝,面对瘫痪在床妈妈和5岁的弟弟,虽有村委会的关照和四邻的帮忙,但这个缺少劳动力的家庭,依然是贫困交加。柔弱的小凤在没有办法的情形下,想到了卖头发给妈妈买止痛药。在理发店她遇到了《重庆日报》的陈记者,当陈记者知道她的困难后,被她的善良,自尊、自强所打动,写下一篇题为《十一岁孩子早当家,卖掉头发买盐巴,渴望读书天天盼,祈求社会帮帮她》的报道,在《重庆日报》显要位置登载。一时间,市民一双双温暖的手,伸向了这个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的家。当新闻的效应慢慢沉寂下去,帮助的潮水也逐渐隐退。唯有一个署名“尹明”的人,每当春秋两季开学前,对小凤的捐助款就寄到村委会,甚至在他上手术台前,还给小凤写信,告诉她如若自己下不了手术台,会有人秉承他的心意,助她完成学业。
面对“尹明”的无私的帮助,谷小凤一边寻找“尹明”,一边刻苦学习。她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挑起了照顾全家的重担,在“尹明”爱心的鼓励下,她把尹明寄给她的钱转捐给受灾的乡邻,自己喂猪喂鸡补贴家用,贷款上了大学。她决心当一名乡村教师,回报“尹明”和乡亲们。
小凤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走进了她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而尹明对小凤的资助,依然以固定的时间和方式,如期而至。他的爱心延续了十三年。
二零一三年,在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五十周年之际,重庆市委宣传部,开展了评选“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活动。在大范围寻找“尹明”的过程中,小凤跟随陈记者在寻找的过程中,见到许多像“尹明”一样的人。她终于明白了,其实,她已经找到了无数个“尹明”。
“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结束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尹明”。在颁奖会上,谷小凤上台替尹明领奖,她把憋了十三年的心里话说了出来:“我常想,我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但我又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孩子。生活在这个温暖的社会,遇上了您和那么多充满爱心的人。爷爷,我现在懂了,尹明就是您,就是他,就是每一个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