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部分贫困人员,他们因病或因身体其他原因,不能外出。但“在脱贫路上不掉一人”的帮扶力量中,万州区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这些生活困难的群众。截至目前,全区公益性岗位共安置建卡贫困劳动力在岗3780人。每天天刚亮就出门,分水镇辣子村一组聂启林每隔三五天都要沿着公路巡检,病发了,他就坐下来休息片刻,等缓和了继续劳动。自从他当上保洁员以来,公路两侧长期保持干净,很少看见垃圾,全村环境得到改善。
聂启林是一户典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长期受肺病、全身麻木等病症折磨。今年56岁的聂启林一直单身,他为人善良老实,因长期患病,生活困难,2014年纳入建卡贫困户。由于修路,他一个人的土地又被占了一部分,只剩下几分田地,只能耕种外出人员撂荒的土地。但靠种地很难致富,于是他自学补鞋修伞手艺,偶尔到集市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镇村帮扶干部针对他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精准施策。帮扶干部多次上门鼓励他继续发挥手艺长处,安排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情。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聂启林看到了希望,表示一定要好好干。村里根据他的身体情况,给他安排了公益岗位,负责辣子村公路两侧的垃圾清理,要求长期保持干净,作为村里的保洁员,每月给予900元的补贴。自从他当上保洁员以来,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整个村有10多公里路,全部清理完垃圾需要一天的时间。聂启林虽然患有疾病,但他靠镇村扶持、自己的勤劳肯干,敢与病魔作斗争,他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丰厚的回报,奠定了家庭稳定的基础。
作为村级巡河长,冯平每周至少巡河一次,对新田河河里、河岸发现的垃圾、乱排等行为第一时间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上报。 近年来,万州区建立了区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在推进河长制工作中,万州区将河长制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开发了99个巡河公益性岗位,目前所有岗位人员已全部到岗。万州区首批巡河公益性岗位设置涉及50个镇乡街道,布局在居民聚居点、企业聚集地等污染易发、高发以及有重点关注问题的河段、水库,巡查区域覆盖了全区22条重点河流。开发的巡河公益性岗位,专项用于就业扶贫,主要招用身体健康且能胜任巡河工作任务的农村建卡贫困劳动力,特别是易地搬迁贫困户和零就业家庭人员。近年来,为进一步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万州区强化人社、林业、交通、水利、城管等公益性岗位开发部门的统筹协调,适当加大护林、护河、社区环境整治等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引导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灵活调整保安、保洁、食堂等岗位的用工需求,优先帮扶困难群体就业。既要开发公益性岗位,也要把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落到实处。我区一直以来要求街道镇乡将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基本信息和就业动向摸准、摸实,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对公益性岗位拟上岗就业困难人员,万州区还组织开展岗前培训,使其掌握业务技能,更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并安排专人负责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工作,引导正确申报公益性岗位,明确农村贫困人员允许到异地或者城镇公益性岗位就业,有效地拓宽困难人员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途径。今年,万州区聚焦因疫情影响暂时不能外出务工,且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积极开发消杀防疫、森林管护、保洁环卫等临时性防疫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501人。统筹人社、林业、扶贫、水利等开发公益性岗位,截至目前,全区公益性岗位安置建卡贫困劳动力在岗37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