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镜头】航拍+鸡叫声+字幕
【正文】6月28号,张定美新订购的1500多只芦花鸡鸡苗运到了家门口。
【空镜头】搬运鸡苗现场(10s)
【同期声】芦花鸡繁育基地负责人 牟桔丰:老张,回去要注意一下,因为今天在下雨,回去弄点葡萄糖或者用姜熬点水给它们喝。
【正文】最近一段时间,我区连降暴雨,通往张定美家的道路被阻断,他们只能从以前的小路把鸡苗背回家。
【现场】航拍+湿滑小路走路
【正文】雨天路滑,次生灾害频发,梧桐村第一书记白新亮很担心张定美家喂养的芦花鸡。
【同期声】梧桐村第一书记 白新亮:老张,哎,今天这个水有点大哦,今天连续下了几天的暴雨,到处都在发生这种次生灾害,你那边鸡没有什么损失吗?(张定美;鸡没有损失,还好我处理得及时。)
【空镜头】上山镜头{上山和脚步}
【同期声】梧桐村第一书记 白新亮:上一次卖了1000多只鸡大概挣了好多钱,收入我算了一下,挣了1万多元。那现在我们扩大规模后,现在资金怎么样,现在有什么困难没有?资金的话,有这个小额贷款再加上我挣的钱,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
【正文】说起张定美养殖芦花鸡增收致富,这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在3年前,他家日子并不好过,生活过得紧巴巴的。看着张定美家还过着苦日子,白新亮很着急。2017年,“鲁渝产业协作扶贫项目”落户龙驹镇,白新亮就到张定美家,动员他养殖芦花鸡。
【采访】张定美:以前我打工,全家人指望我(每月)这2000多元钱,生活勉强可以维持,我就想到回来养鸡如果失败了怎么办,我全家人可能连饭都吃不起。
【正文】为了消除张定美的顾虑,白新亮“三顾茅庐”,通过反复宣传扶贫政策、算经济账,最终让他下定决心搏一把。
【采访】龙驹镇梧桐村第一书记 白新亮:我们为了帮助张定美把芦花鸡养好,我们一方面通过帮扶人对他认购芦花鸡,提前支付他的购鸡款,锁定100只。另外一个,我们基地的养殖技术人员,对他进行定期指导,手把手教他养殖芦花鸡。对他剩余的芦花鸡通过基地签订回购的方式,让他养殖无忧,吃下“定心丸”。
【采访】张定美:白书记给我做了工作之后,我也想了一下,我都40多岁的人了,不能(以后)只靠两个小孩,我要再搏一把,再拼一拼,我想我这样碌碌无为一辈子,我是有点不甘心。
【采访】张定美妻子:毕竟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他们给我们宣传的政策这么好。毕竟来说,给自己打工再累也要好一点,比给老板打工要强一点,虽然说累,辛苦觉得自在。
【正文】2019年,张定美从村里的芦花鸡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购买了500只鸡苗。从此,他每天与大山为伴,精心守护着全家脱贫致富的希望。
【采访】张定美:晚上的话,毕竟我们这里是散养在空旷的环境,可能有点孤独的感觉,跟它晚上走一走,唤一唤,互动一下,它感觉好像随时有保护神在身边一样。
【正文】养鸡并不是说养就能养好的,芦花鸡不时要面对自然界的伤害、疾病等问题。6月28号,张定美新购买的鸡苗就被野生动物咬死了10多只。
【现场同期声】天呢,那你这个一下死这么多好可惜哦。全是这么大的,是啊,那这个怎么办哦?
【采访】张定美:白天晚上你都要为它操心,它毕竟是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的,你都要考虑它的安稳,吃不吃得好,环境住起舒不舒适,要从这几个角度去考虑。再苦再累,毕竟是我后半生的(事业),我一定要把它好好地养出来。
【正文】苦心人,天不负,守得花开见月明。在张定美夫妻的努力下,去年他们喂养的500只芦花鸡收入2万多元,今年他们家的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了3500只,生活也蒸蒸日上。
【采访】现在养这个鸡养了一两年了,也有一定的经验了。我现在在逐步扩大规模,在脱贫的基础上,我要继续奔着小康生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