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团购 >详情

人生在世,最贵不过“喜欢”二字

2017-05-22 09:01:56 人民网
人生在世,最贵不过“喜欢”二字

 


  周末去堂哥家小坐,刚聊了两句,小侄子从卧室里走了出来,一脸的委屈。我摸摸他的头,还没问“怎么了”,他就哭了起来,越哭越大声。我索性把他拉过来,搂在了怀里。


  我问堂哥,到底怎么回事?


  他说,唉,别提了,飞飞要报美术班,我和你嫂子没同意,就为这事儿,他和我们闹了一周了。


  我一边轻抚飞飞,一边回应着,那就去报呗,多大点儿事,惹孩子不开心。


  堂哥笑了,学美术有什么用?还能指望他当个画家?再说了,我看他也没天分。


  什么天分,什么画家的,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喜欢。我看了看怀里的飞飞,他渐渐停止哭泣了,柔声问道,飞飞是不是喜欢画画呀?


  孩子重重地点了个头。


  堂哥撇了撇嘴,八九岁的孩子,知道什么喜欢不喜欢?这事儿以后再说,我今天找你过来,是为了……


  成人社会,往往就是这样,做任何事,先考虑它的功用,考虑可行性,兴趣反倒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我们为了生活摸爬滚打,日夜奔忙,似乎从来没问过自己喜不喜欢。


  这,难道不令人悲哀吗?

                         

 

  高考那年,我瞒着所有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收到通知书那天,针对“冥顽不化”的我,全家聚在一起开了场“批斗大会”。


  我爸一句话也没说,默默坐在角落里抽烟。


  我妈叹了口气,说,你长大了,翅膀硬了。


  我姐最冷静,建议道,听说,到了大学是可以改专业的,到时候调剂看看?


  我表哥——整个家族唯一一个大学毕业工作了的人,被作为代表邀请了过来,说,汉语言文学不好找工作,即便找到工作,也不会是好工作,无非拿着微薄的薪水,做些“边角料”的事情。


  多年后,我毕业了,工作了。果然如他们所料,没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甚至,和汉语言文学八竿子打不着,每天坐末班车回家,在北京郊区住着最廉价的民房。午夜梦回,我依然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晚上,表哥无意间向我投来的,一抹冷笑。


  我后悔吗?不,一点儿也不。


  汉语言文学没有给我一碗饭吃,但它点亮了我黑暗的日子,让我在几近窒息的生活中喘了一口气。多年来,我业余坚持阅读和写作,虽未成名成家,但却拥有了另一个世界,它治愈着我,给养着我,让我在面对外面的风霜雨雪时,有了一个停靠的港湾。


  世人常常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喜欢”,就是我们的诗和远方,做自己喜欢的事,你就拥有了诗和远方。

                               


  网上看过一则新闻,美国有位老太太,在一家餐厅做服务生,做了四十余年,从二十多岁,直到六十多岁。她说,我要一直做下去,直到端不动盘子为止。


  如果你认为她饥寒交迫,不得已而为之,从而怜悯她的话,就大错特错了。不,她生活优渥,有房有车,完全犯不着为了糊口去做服务生。她,只是因为喜欢。唯一的原因,就是喜欢。


  她喜欢和客人打交道,观察他们的言行。喜欢在用餐的过程中,站在客人身旁,听从他们的“派遣”。喜欢客人对餐厅挑肥拣瘦。喜欢在客人用餐结束后,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她说,每一天,似乎都在参与别人的人生,那种感觉,特别奇妙,每一天,但凡有新的面孔加入,自己的生命,似乎就被植入了新的血液,燃烧了,沸腾了。


  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我懂她的感受。生活本是枯燥的,沉闷的,像做服务生一样,日复一日,按部就班,但因为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点”,打开了一个豁口,从而,精彩、飞扬的一面才向我们展开来。


  如果生活是一杯白开水,“喜欢”就是一颗糖,你是放,还是不放呢?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年轻人动辄把“无聊”挂在嘴边,为什么?


  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而没有诗与远方。


  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一定成功,但一定很快乐。而就整个人生来讲,快乐比成功重要多了。


  有朋友说,喜欢放风筝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不晓得为什么,我被这句突如其来的话打动了。是啊,这辈子,衣食所迫,我们都是奔跑在风里的人,但奔跑的同时,别忘了在自己的天空里,放飞一只风筝。


  它是我们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我们经常讨论生活的意义,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无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喜欢的人。


  总有人问,你做这个不能成功,做那个也没有前景,为什么要做?很简单,我喜欢,我享受做它的过程。喜欢一件事,才有动力,而有了动力,才会有后来的一切。


  总有人问,喜欢有什么用,喜欢值几个钱?是的,喜欢不值钱,喜欢是无价之宝。


  人生在世,最贵不过“喜欢”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