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喜欢跟孔老师聊天。 一想起来跟她聊天,就会觉得欣欣然,听她谈谈吃,聊聊书,每一样,她讲到开心处,都会咂着嘴,仿佛在品尝一块特别美味的红烧肉,或者是在咀嚼一个句子,嗯,好棒啊! 有个场景过了十年依然在我心中——大玻璃窗投进的光散落在酱红色的木桌上,孔老师半躺在椅子里,腿搁在桌子上,悠然自得浑然忘我地在读书。 读到好玩处,她经常会大声笑着跟我们讲几句,仿佛我们能够参与到她的读书生活中。 她让我看到了一个读书的女人有多有趣,多可爱。 跟她聊天,大半天都不会担心话题枯竭,可以谈电影谈书:我最近读了一本书特别棒!两个人兴高采烈地说一通,特别棒。 十多年前她跟一个同事讨论一本书,《维罗妮卡决定去死》。我很好奇,借了回去看,浑浑噩噩,没看懂。但是这件事倒是记住了。当时我想,啊,总有一天我会看懂吧? 同事十多年,我都没有确切地知道她的年龄,比我年长十岁或者二十岁吧? 但是她的有趣让你觉得,这些完全不重要啊。 若是我们的谈话里,加上我们的朋友火柴的话,就更好玩了。 他们俩引经据典讨论苏东坡,这样一句话,那样一个小故事,我在旁边就像是个小学生好好听着,是种享受,更是激励。 多好啊! 这个时节,好想跟他们俩喝杯茶聊聊天啊。 苏葵老师有一句名言我好喜欢:我买书的样子就像是我永远不会死一样。 哈!是不是很棒?! 对于很多喜欢读书的人来说,买书是最没有愧疚感,甚至最可以理直气壮不要命的一件事啊。 即便书架有很多书还没看完,甚至还没拆封,遇到想看的书,或者别人推荐的,那也会先买回来——哪怕我现在不感兴趣,但总有一天我会看啊,一定会的。 读书会的几个朋友去私家菜馆吃小龙虾,一开始大家大快朵颐,吃得不亦乐乎,西里呼噜地开着玩笑。 到后来,我提议大家都聊聊最近读了什么书,有什么给大家推荐的,哗!氛围陡然变得更加妙趣横生起来。 吃龙虾时,再好吃,也只能重复几句“好好吃啊”、“好入味”,毕竟大家都是工作不同年龄不同的从城市的各个角落里聚到一起。 但一谈读书,就各有各的章法、心得与感受。间或有人加入讨论或者补充,小小的探究一番,这种心情,让红彤彤的小龙虾变得味道更足了啊。 跟一个不怎么读书的朋友交往,大概该谈的事谈完了,两个人就会略为枯燥地相对无言; 但是跟一个爱读书的朋友聚在一起,若是没什么可聊了,那就谈谈书,天地清明,豁然开朗。 早晨跟豆豆讨论阅读的事情。 问他:你为什么喜欢读书啊? 他说“好玩”。 我尝试着引导他把“好玩”的具体感受给我解释一下,他说不太明白。 我告诉他,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有一天你会写作文,读书越多,你写作文的感觉就会越顺畅;而从其他的角度来说,读书越多,你的内心就会越开阔。 他大概听不懂。这个得慢慢讲。 读书多一点的人,哪怕是描述一件很小的事情,都会细致入微,令人向往。 好多字句都留在了心里,不用死记硬背,也会在心中沉淀下精粹。 至于深层次的话,毛姆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是为自己建了一个避难所。 我们每个人,长大后都难免会面对痛苦纠结烦恼悲伤,读书,真的是可以让我们脱离现实纠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像是穿越,像是飞升。许多问题,你总是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 有人留言说,在觉得痛苦的时候恰好读到某本书,对自己有很强的治愈力。 是的,书有时候就是我们的恩人。 它给我们指引,给我们一个小小的空间,让我们躲进去,喘息片刻。它让我们看到世界的浩大,自己的渺小。它让我们变得不像自己,又更像自己。 读书,就是为了懂得,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