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 >详情

草编《清明上河图》 传扬草编文化

2015-12-21 10:23:45
近几年,草编制品逐渐流行起来,草编包、草编帽子,时常在市场上出现,这不,长春一初中女教师钟术英就喜爱上了草编,不仅把它带入了课堂,还制作了多种草编工艺品,其中耗时两年制作的草编版“清明上河图”更是引人入胜。

近几年,草编制品逐渐流行起来,草编包、草编帽子,时常在市场上出现,这不,长春一初中女教师钟术英就喜爱上了草编,不仅把它带入了课堂,还制作了多种草编工艺品,其中耗时两年制作的草编版“清明上河图”更是引人入胜。
走进长春市第五十七中学钟术英的工作室——芳草学堂,一进屋,就被墙上的草编壁画和满屋子的草编作品所吸引。除了仙女飞天、查干湖冬捕、包饺子等比较传统的,还有草编的花瓶、背心、草鞋,也都陈列在展架上。中间一张桌子上,摆放的就是她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局部一景。作品长约1.5米,宽约1米。繁华的街头,有人挑担、骑马、坐车、抬轿行进,有人下棋、聊天、休息、进餐,每个人都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钟术英:《清明上河图》就取自田园风光的一个画面,小人别看它小啊,但是工夫很长,因为要编双层的,第一步要把里面的骨架编完,编完以后又给小人穿的衣服,又戴着帽子,(那一个人得花多少时间做?)一个人怎么也得大半天的时间。
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这简单的一景里,就有房屋9间、人物24个、牛马4匹、拱桥两座、船只一艘、牛车一辆、树木6棵,而这些,是钟术英在工作之余,花费了两年时间,用蒲草一点点编织而成。
钟术英:主体材料是蒲草,有一些玉米叶,绝大多数是这两种原料,但是做一些特殊产品的时候,运用一些其他的杂草。
蒲草,是生长在河边的常见植物,钟术英只要有时间,不是在编织,就是去摘草。一年中除了夏季,南湖公园、伊通河边、净月潭、新立城水库,长春周边这些凡是有水的地方,她都走遍了,就为了采摘蒲草等各种适合创作的植物。除此之外,老黄瓜的皮、西瓜子、坚果果壳等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也都是她创作的材料。
钟术英:现在只要是提供一个情节,拿出来一个图片,基本上大概的形状就可以给你编出来。
草编,顾名思义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或工艺品。钟术英与草编相识,是通过2011年的一次草编作品展,随后,她拜师学艺,经过两个月的学习,钟术英彻底爱上了草编,当时还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的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编织各种各样的物件。直到去年8月份开学,钟术英放弃了教授20多年的数学,而是在校方的支持下,开办了草编课,将草编文化传承下去。
钟术英:平时看的枯草,都被踩到人的脚下的这种草,看着一点都不起眼,但是通过草编,就使草变成了一个工艺品,艺术品,让它生辉了。
各种作品+音乐。

长春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