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 >详情

实践活动激发灵感 90后医学生开发"健康银行"APP-

2015-11-20 10:03:20 新华网
互联网时代,各路理财、消费产品风起云涌,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无论工作多忙,离家多远,不变的是对家人健康状况的牵挂。学校基于此布置的实践活动,却被一位有心学子张树远烙在了心底,两年多来发芽、壮大,日前承载着他小小健康中国梦的“我的健康银行”APP(应用程序)也正式上线了。


制图 陶刚


互联网时代,各路理财、消费产品风起云涌,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无论工作多忙,离家多远,不变的是对家人健康状况的牵挂。学校基于此布置的实践活动,却被一位有心学子张树远烙在了心底,两年多来发芽、壮大,日前承载着他小小健康中国梦的“我的健康银行”APP(应用程序)也正式上线了。


学校实践活动激发灵感


输入亲人姓名,病历纪录、影像资料调取一应俱全;新妈妈输入孩子生日,就会按时收到接种疫苗提醒;权威健康知识课堂、免费体检、预约上门服务或名医挂号等内容也一一在试用和探索中……昨天,武汉晚报记者登陆“我的健康银行”手机APP界面,也准备将家人的健康档案“存”进这个“银行”。


该款软件的创始人,25岁的浙江小伙张树远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八年制学生。“如果不是学校发起这个活动,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真正了解亲人的病情,而只是一味地接受他们的宠爱和呵护。”张同学谈起创业初衷时说。


早在2013年春,该校第一临床医学院开始实施学生亲友健康管理教学,通过让医学生为亲友建立健康档案,动态追踪管理,培养医学生健康管理意识,提升其综合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截至今年10月,398名学生共提交了729份亲友健康档案,档案的设计按照居民健康档案要求,内容涉及一般状况、生活方式、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既往病史等。分组存档后再筛选典型案例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临床专家分析指导,再根据亲友反馈及时诊治。


父母健康需求让他坚持梦想


“在我完成建档前,总觉得他们身体很健康,因为很少去医院。”张树远惭愧地说,从来不知父亲孩提时曾翻墙摘邻居家柚子不小心摔断了胳膊,甚至不知爸妈的血型,可填写健康档案后,就开始为他们的健康担心。父亲抽烟35年,有典型的老慢支症状,而母亲在村里免费体检的报告显示血脂和血压异常,却一直拖着没去看。


带着学校的实践任务,张树远多方搜集肺癌病例,还专门做了个烟草影响健康的文档为父亲上课,那时起,父亲再也不吞云吐雾了,还学起他手把手教的急救措施。


今年暑假,母亲边吃苹果边上楼,突然噎住了,父亲喊无应答,寻下来一看,采取儿子教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反复几次,阻塞物终于吐出。


张树远说,全国有太多人和他一样无法陪伴父母,一旦发生意外就是终身遗憾,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就好了。


弥补教学短板拉近医患距离


今年夏天,张树远被安排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这才让他了解到健康档案对居民乃至社会的重要意义。


他发现临床中患者经常丢失病历,健康档案“孤岛化”问题较突出,每家医院,甚至不同科室使用的是独立的软件系统来为居民或患者建档,操作系统不一致,服务器无法互通,常常导致不同科室医生工作重叠,且使用范围有局限,居民出了社区就无法查看。


既然现在智能手机这么普及,能否借助它来管理健康档案?这一想法在小张脑海里生根发芽,在师长、团队和清华大学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形成自主创业的思路。现在“健康银行”可系统、安全地保存用户及亲友的健康档案,“接口”问题正在江汉区前进街作为孵化试点,当地居民有望通过这一软件实现与家庭医生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