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 >详情

根雕艺人张国祥——用自然之美体现艺术之美

2015-09-11 11:14:02
根雕,是我国传统的雕刻艺术之一,它是以树木根部和枝身的自然形态为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创作出人物、动物等形象作品,将自然美和艺术美巧妙地结合。在廊坊,就有一位酷爱根雕的老艺人——张国祥。

根雕,是我国传统的雕刻艺术之一,它是以树木根部和枝身的自然形态为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创作出人物、动物等形象作品,将自然美和艺术美巧妙地结合。在廊坊,就有一位酷爱根雕的老艺人——张国祥。
张国祥老师的工作室,位于九天休闲谷古文化街,楼上楼下两间不大的屋子,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根雕作品。大至飞禽走兽,小至花鸟鱼虫,每一件都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其中,两幅“龙飞凤舞”、“家和万事兴”的根艺书法,更是巧妙,它们将树木的自然形态与汉字的行书之美相结合。与之类似的,还有张老师用根雕制作的“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对联,中间再摆上一个繁体的“寿”字,更是如鬼斧神工一般,巧妙至极。说起和根雕结缘,还要从三十多年前的一次田间劳动说起。
根雕艺人 张国祥(坐着说的)
那是我从不上学了之后,在生产队参加劳动,生产队长让我去刨树,刨着刨着有个树根,一看呢,有四条腿,有个头,有个尾,觉得是个新鲜东西,我就拿家去,把土清除了,露出木头的本相,那么一看,很像小红马,所以我觉的这个东西很新鲜,就是一件艺术品,从那时候我就把它作为一个处女作,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从此以后,张老师开始注意收集一些树根、树杈,通过自己加工,将他们变为精美的艺术品。
根雕艺人 张国祥(坐着说的)
从那开始,觉得废树根,废树杈,它是死东西,是民间的烧柴,但是经过我们人力加工,它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可以把死物变成活的,它有灵感,也有灵性。
记者了解到,这些根雕作品,大部分取材于枣树、槐树、榆树等,它们大多木质坚硬,不易生虫腐蚀,而且形态弯曲各异,带有天然的艺术形象。但是,由于这些木材生长缓慢,原料的收集加工非常不容易,例如 “家和万事兴”根艺书法,就用了张老师12年的时间。
根雕艺人 张国祥(后来站着说的)
做出这个形状来,只有一种材料,就是龙爪枣,别的东西不行。//我在阿尔卡迪亚小区住,那里边有四棵枣树,东边过去马路是文化艺术中心,有八棵,廊坊市我发现有这12棵枣树,他们物业的每年冬季修剪一次树枝,修剪之前给我打电话,说张老师,您喜欢树枝,我们要修剪树,有用的你把它拿走。我就看着,剌下一个我收集一个,剌下一个,这一年他也剌不下多少,所以说12年才把这几个字收集全。
从原材料到成品,要进行去皮、拼接、定型、打磨、上漆等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拼接定型是核心。因为根雕既要有艺术美,还要尊重其自然形态,这就需要加工者进行反复的揣摩和推敲。
根雕艺人 张国祥(坐着说的)
根雕作品,取自于自然,来自于自然,一件美丽的艺术品,是七分天成,三分人工,加工的越少越好,体现天给人类创造的财富。
如今,根雕成为张老师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他每天在自己的工作室,悉心地打磨制作,乐在其中。
根雕艺人 张国祥(坐着说的)
一是能够强身健体,做根雕是一项繁重的劳动,手跟脚胳膊腿都得动,就像一个老木匠一样,强身健体,我今年67了,任何毛病没有。另外能陶冶情操,每个树根,每个树杈,它有灵性,我每天在琢磨它,研究它,对大脑的发育起到保障作用,这几十年来,我现在无病无灾,我每一件作品出来之后,就觉得我虽然付出辛苦,流了一些汗,有的时候碰破了手,碰破了脚,觉得对我的生活是一种抚养,是一种补充。
现在,张老师的工作室加上家里的作品共有大大小小一千一百多件,他说,根雕是一种减的艺术,忌讳人为地添加与刻意的雕饰。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带给人的是艺术的传神和想象的空间。张老师在创造艺术的同时,也创造着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