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何强,男,1959年12月生于重庆,1985年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清华美院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生班。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常年受聘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风景写生导师,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写生俱乐部重庆分部主席。
1990 作品《老井》入选中国首届油画精品大赛——浙江,日本作品《口》 入选中国风土人情美展,送台湾展出。
2011 作品《雨后印象》参加第15届重庆市美术书法摄影联展获一等奖——重庆作品《工地》参加第12届亚洲艺术节“都市风彩”京、津、沪、渝书画联展荣获三等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2012 作品《飘来的白云》参加“可见之诗—第二届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13 作品《孔雀明王》《数珠观音》《睡佛》三幅入选中华宝藏大足石刻油画展——加拿大意念博物馆。
2014 作品《搅》入选南京国际美术展——江苏省美术馆。
作品《雨后印象》及《拆迁》被重庆两江新区政府收藏,《数珠手观音》被重庆市渝中区政府收藏,作品《工地》被中国红十字会收藏,其它作品先后被相关机构和私人收藏。
春满山岗2014年70X70
大漏斗山2013年70x70
喜欢就画下去
文/何强
画画对别人来说也许是种爱好,是种消遣,是种调剂,是种职业,而对我来说,却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一年中可能有半年的时间都在写生画画,在写生时面对自然,当山山水水情动于心时,激情也会油然而生,心里会涌现出冲动,笔下会出现源于自然而又有别于自然的色彩,我喜欢在写生中把自己对大自然的体悟尽情的宣泄出来,如果一幅画开头就顺利有感觉的话,就会如有神助,一气呵成,同时心里有一种幸福的满足感,还会兴致勃勃地哼起小曲,真是妙不可言。我不喜欢那种如同照相似的写生,我觉得那不是写生,而是临摹自然。写生是很幸福的事,如果说有痛苦的话,那就是被写生对象牵着鼻子走,依样画葫芦。过去特别怕把对象画不像,现在是怕把对象画像了。如果说过去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话,现在就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这几年常常呼朋唤友结伴而行的外出写生,快乐、聊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除了和朋友一起去写生,有时还独享其乐一人外出写生,2012年我一个人去鼓浪屿画了一个月,2015年我又一个人去云南画了一个月,独自一人,虽然孤独,但不受他人观点左右,更加自主,可以静静的独立思考。
画画其实是一个很自我的事,画画不分先后,不分年龄, 只要自己高兴,自己喜欢,享受过程,就OK了。
画画这玩意儿,真的好喜欢,喜欢就画下去吧!
滇南钟声2015年80X1000
夫妻峰2013年70X70
还原本我
文/何强
还原一个真实的我,找到自我。在知天命之年才领悟,也不晚矣。
画画是我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画画自由自在,是自己的事情,拿起画笔我就觉得心情愉快,觉得幸福。记得2010年12月,我去大足荷花山庄画残荷,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正遇上重庆多年未有的大雪天气,过路的服务员见我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还画画,于是感叹道:“老师,你好辛苦哟!”,由于天冷风大,我没有听清楚她的话,就一口接过来:“幸福?是呀,画画就是幸福!”引得服务员哈哈大笑。别人眼里的辛苦,在我眼里却成了幸福,心境不同,境界不同,体会就不同。
杜尚先生早在1917年就放弃了画笔,以他天才的想象和全新的观念,把小便器放进美国博物馆的那一刻起,传统绘画就已经黯然失色了,于是出现了“架上绘画已经死亡”之说。我国一些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在欧洲各大艺术博物馆看了传统绘画后,苦苦探索,画出了自己的生活与观念,于是当代艺术在中国风生水起。我也想去追赶当代艺术,漂到北京,进了清华美院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生班,想给自己洗洗脑,自以为进了当代艺术研究生班就可以当代了,谁知这一洗脑还真把我“洗白”了,我不但没有学到新潮,好像观念还更加保守了,于是我回头扑向大自然,陶醉于青山绿水间,寄情于自然之中,这时,我才发现,画画原本没有那么复杂,是我们自己把画画搞复杂了,我本属自然之子,就让自己回归自然吧。
龚滩2014年70X90
古寺2012年60X60
独好风景
-----何强写意油画解读
风景画是以大自然为题材的绘画。其审美价值在于作者是否真实并完美地表达出自己的审美理想,并通过所描绘的景物来抒发情怀,引导观者的参与共鸣,并给予美的享受。当前,中国风景油画作品中所展现的东方美学的独特神采,也展示着当代中国艺术家所遭遇的挑战:油画作为一个外来品种,特别是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五六十年代的油画家基本上都受前苏联的绘画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在中国普及的苏式教育模式尽管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在创作中也出现了单一化的倾向。当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下, 绘画艺术的“民族性”日益成为美术界的焦点, 而油画风景画家们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风景画能否走向现代? 能否和中国的山水美学思想相互沟通? 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起,就有部分油画家开始为中国特色的中国写意性油画而努力,何强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何强先生算是我的校友和前辈。他1959年12月生于重庆,1985年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清华美院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生班。现为职业画家,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油画写生俱乐部重庆分部主席。与何先生相识也属偶然,我在一次写生活动中认识了这位校友和前辈,与他交流才知道他的作品主要来源于写生。一提到写生,我们就不由得想起初学画时的写生状态及写生要求和写生效果。在看惯了通常格局的油画风景作品之后,也要经常思考:风景写生能不能在视野上、观念上、语言上发生一些变化,除了作为练习的写生之外能不能产生象印象派那样的以写生为创作手段的作品啦?
在何强先生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他在这个领域的探索:首先他很注重对“画意”的追求。 “画意”我们可以直接的理解为画面意味,也可更深入的引伸为“形式背后的东西”,即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在中国山水画的精神世界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山水共魂魄是中国文人一脉相承的精神归宿。何强先生在这里做了很多的努力,去营造画意。作为一个风景油画家,他通过直接对景写生,表达他对自然的理解、感怀和认识,以此抵达美感追求的最高境界。其次,他对油画语言进行了大胆的融合和创造,将油画写实风格和国画写意技法进行了重组。从他的作品上可以明显的看到中国水墨大写意表现的气象,其迹象性因素非常强烈,使他的画既别开生面,又妥帖自然,不见矫揉造作之痕。让人感受到那种画笔与画布接触的刹那间游走的快感,同时,他设色纯净,构图简洁自然,且善于留白,勾勒的线条、墨点浸入画布深处,从而使画面暗藏着起伏的节奏和流动的旋律,有着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奇特效果。
我在与何先生交流时他说:“在油画中注入中国的传统精神并不意味着复古,由油画色彩语言进入中国的山水意境,这是我在油画风景画中的追求”。我欣喜地看到了何强先生的追求在艺术道路上所呈现出的效果,他的绘画的图式已经展现出个性化的视觉表现,他的主观表现已经形成了他作为画家的写意性符号语言。作为艺术家,最打动我们的也正是万事万物在不断运动发展中呈现的生命之美。何先生认为:写意精神的本质就是创造性地体现生命力,它不是对自然的描摹而是画家主观世界的再现,如果画家没有了主观,那么画面就失去了情感色彩。柯罗说:“我虽然在细心地追求和模仿自然,但却一刻也没有失去抓住感动我心灵的霎那。现实是艺术的一部分,只有情感才是艺术的全部。如果真正地打动了心灵的话,我们真挚的感情是会传播的。”
在何强先生的油画中我看到了油画风景创作与中国山水美学思想的融汇贯通,使中国油画风景走向现代,让东、西方美学的沟通成为可能。
(李猛 二稿于乐山工作室)
作品欣赏
花堂2012年60X70
老桥2014年70x60
飘去的白云2013年80x80
山里人家2014年100X80
山南2014年90X70
松坪山居图一2015年90X70
松坪山居图二2015年_80x80
松坪山居图三2015年90X70
松坪山居图四2015年90X70
田间2014年70x70
团山民居2015年70X90
王家梁2014年100x80
峡上2015年70X90
忠权楼2012年60x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