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 >详情

当“创业”与学业狭路相逢:创业不能只为“钱途”-

2015-12-31 10:33:47 新华网
“现在我每天只有上课、看店、休息这三件事了。”厦门理工学院2013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郭潍童告诉记者,与周围同学教室、宿舍、图书馆的生活不一样,她每天都要奔走在教室、店铺与出租屋之间。


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开办的青邑咖啡馆。 福建农林大学 张承毅/摄


“现在我每天只有上课、看店、休息这三件事了。”厦门理工学院2013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郭潍童告诉记者,与周围同学教室、宿舍、图书馆的生活不一样,她每天都要奔走在教室、店铺与出租屋之间。


郭潍童从大一开始就在淘宝上经营化妆品代购,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后,大三时和两位同学一起投资开了一家居酒屋,经营日本料理。居酒屋午后开门,3位合伙人来自不同专业,按照课程空闲时间轮流值班。


在创业潮的大背景下,淘宝店、料理店、咖啡吧、奶茶店,这类不同于简单兼职但又投入不高的“实业”,成为很多追求“钱途”或想要锻炼自我的大学生的不二选择。


“收获”是创业的源动力


郭潍童告诉记者,她并喜欢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因此她想在其他领域积累些经验,顺便赚点零花钱。在她看来,在学校周边经营店铺风险较低,很适合“试水”,如果在校园阶段的经营能够成功,毕业后也能成为就业的缓冲。


厦门理工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谢佳芳与同学合资经营着一家咖啡吧,“因为喜欢才会去钻研咖啡,因为钻研才想到开店的”,对于她来说,开咖啡馆,能够让她体验到生活的味道。


“创业让我更早地接触社会,学会独立。”谢佳芳的家人并不在意她经营咖啡店获得的经济收益,但是她“在自己经营店铺后,才开始意识到赚钱的艰辛,从而慢慢学会体谅父母”。


莆田学院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李靖威(化名)在大一时就自己开了家网店。现在,他的网店已经发展到要用4台电脑同时操作的程度。


李靖威告诉记者,“不盲目追求金钱,在复杂的社会保持自己独立清醒的思维”,是他在开网店的过程里得到的最大收获。


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抽样调查显示,大约有84%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创业能够让自己收获更多,其中有大约66%的在校大学生产生过创业的念头。而所有接受调查的已经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在创业之前都认为自己将在创业经历中得到“收获”。